定期使用碳源乳酸宝(5ppm)发酵料泼洒,减少硫化氢生成;
机械改底:吸污泵(工厂化)或耕底机(土塘)清除黑臭淤泥。
4.病害防控
日本对虾主要病害
预防措施:
每半月泼洒聚维酮碘(0.3ppm);
饲料添加活性蒜宝(0.1%)+金多维,连续投喂5天。
5.巡塘与监测
每日检查:
清晨检测溶氧、pH(避免缺氧浮头);
观察虾活动(沿边游动可能指示底质恶化);
检查残饵、粪便形态(判断肠道健康)。
定期测量:
每10天抽样测体长、体重(调整投喂量);
每周检测氨氮、亚硝酸盐(试剂盒/便携仪)。
6.收获管理
分批捕捞:采用笼网诱捕(减少惊扰),捕大留小;
停料要求:收获前6-8小时停料,降低运输死亡率;
降温保活:收获后梯度降温至14-16℃,延长离水存活时间。
三.关键注意事项
1.蜕壳期管理
增加溶氧(蜕壳耗氧量翻倍);
补充离子对钙(泼洒氯化钙10kg/亩+活性钙镁钾5kg/亩);
减少换水,避免应激。
2.环境应激防控
暴雨前撒沸石粉(20kg/亩)防盐度骤降;
高温期加深水位,午后开增氧机搅匀水温。
3.记录分析
建立养殖日志(投喂量、水质、用药、生长速度),优化下一茬管理。
日本对虾养殖需严格控制底质和水质稳定性,重视夜间管理(增氧、投喂),并通过益生菌调控降低病害风险。精细化管理下,高位池的养殖周期4~6个月,成活率可达60%以上。建议新手从低密度起步,逐步掌握关键调控技术。
海南卓越,深耕水产养殖20余年。为您提供实战、实操、实用、实效的养殖干货技术分享,以及专业的养殖技术服务,欢迎关注!粉丝可领养殖技术手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