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誰需要催生?催生必知正確資訊!大家對於催生的說法百百種,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催生會痛嗎?再來是我婆婆說催生缺點很多?隔壁老王說,比起催生蜂蜜水更有效?太多太多,族繁不及備載,比起相信坊間流傳的謠言,還是來看看我的正確資訊,了解如何催生吧!

(一)什麼是催生

大家常聽到的催生,其實是一般民眾的統稱,醫學上分為「引產」和「催生」。

引產

指的是產婦尚未進入產程,我們以藥物或人工破水的方式來引發產兆。

催生

催生指的是,已經足月的產婦,本身已經進入產程,有宮縮、有子宮頸擴張,但強度卻不夠讓產程繼續往下走,而我們給予藥物來加強子宮收縮,幫助產程進展。

目前臨床上為了與產婦們溝通方便,一率都使用「催生」這個詞。

(二)催生方法

預產期到了,寶寶還不退房,懷到釘子戶怎麼辦?不少人還是希望靠自然催生的方式,幫助自己出現產兆,但是當你不管做了多少催生運動、吃了多少民間號稱的催生食物、喝了幾杯催生蜂蜜水,卻還是毫無動靜,乖乖聽我們的安排,來催生吧!

以下為幾種臨床上常見的催生方法

催生運動

我常在門診請孕婦回家做這種催生運動,太太必須將雙腳張開,類似深蹲,而先生則躺在太太兩腳中間,在太太的下方給予足夠的支撐來協助。

如圖示:

藥物催生

常見的催生藥有三種:催產素、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E1,催生過程中,醫師會判斷產婦的狀況塞催生藥或施打合適的催生針。

外力催生

醫學上除了藥物之外的催生方式,最常見的是人工破水,這樣的做法可以加速產程,也可以透過羊水,來觀察胎兒是否有解胎便的狀況,以便隨時應對處置。

(三)誰需要考慮催生

足月催生對於胎兒與母體都有一定的好處,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催生,臨床上有哪些狀況,醫師會建議進行催生呢?

過期妊娠: 超過預產期後,羊水量變少、臍帶受到壓迫,容易造成胎兒缺氧,甚至會有吸入胎便的可能。

足月破水,產程無進展: 只有破水,沒有其他產兆,建議利用催生產程推進,避免破水太久,感染風險上升。

母體問題: 如子癲前症或其他母體疾病,為避免母親發生意外,或疾病惡化,建議於足月,無產兆進行催生。

胎兒問題: 在腹中除了心跳之外,無法確切評估胎兒狀態,因此37週後,如胎兒過大或胎兒狀況不穩定,就建議考慮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