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了解下

古人还有哪些复杂的称谓吧!

直称姓名:

自称姓名或名,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也用于介绍或作传。如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或用于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走入社会之后,大部分同事和朋友,都要称他的字而不是名。

大部分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都是有关联的。例如,唐代诗人李白,名白,字太白,这是对名的意义的延伸。再如,唐代诗人韩愈,名愈,意思是更加或超越的意思,他字退之,正好与名相反。又如,诗人屈原,名平,字原,名与字的意思相近。

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别号一般是文人雅士之间用来互称或自称的,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

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苏轼,字字瞻,号东坡居士。这三位诗人显然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崇尚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这恰恰是号当中所表达的志向。

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称杨万里为杨诚斋,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

如唐代诗人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

称郡望:

如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

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

如《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称爵名:

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

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以上这些是常用的称呼

古人对人的称呼非常复杂

还有一些就不一一叙述了

来源:综合整理自网络 整理:郭漪 编辑:陈思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