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龙门县为河津县,因境内有黄河渡口而得名。境内有薛仁贵故里、真武庙等风景名胜。

4.临猗县

临猗县,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位于山西西南部,运城盆地北沿,东南与运城市接壤,西南与永济市毗邻,西濒黄河与陕西省合阳县相望,北面孤峰拱秀与万荣县相连,总面积1339.32平方千米。

临猗古称郇阳,尧舜时为甸服之地,夏代在此建有猗国。春秋时期大商人猗顿在这里畜牧牛羊,经营珠宝,成为商业鼻祖。

5.万荣县

万荣县位于汾河与黄河交汇处的黄河东岸,地处华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连接处的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西北部,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

万荣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史书上有“皇天后土”的记载:自轩辕黄帝“扫地为坛祭后土”至宋真宗皇帝,先后有8位皇帝共24次在后土祠祭祀,其中汉武帝祭祀后土7次并留下了千古绝唱《秋风辞》。

6.闻喜县

闻喜县古称桐乡,秦时更名为左邑县,汉武帝刘彻在此欣闻平南越大捷而赐名 “闻喜”,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

闻喜县历史悠久,自改左邑桐乡为闻喜至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名人辈出,古迹颇多。

7.稷山县

稷山县古称“高凉邑”,为山西省运城市下辖县。辖区地处华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连接处的山西省西南端,运城市正北端。

稷山县是山西省的文物大县,境内代表文物有最大的祭祀后稷庙宇稷王庙和最大的土塑释迦牟尼像。稷山县是晋南商贸重镇,素有“晋陕豫交界的小天津和旱码头”之称。

8.新绛县

新绛县,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全县总面积597.18平方千米。新绛县有龙兴寺、稷益庙、绛州城隍庙等风景名胜。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9.绛县

绛县,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位于运城市东北隅,中条山西北麓,地处运城、临汾、晋城三市交界地带,东部与翼城县毗连,西部和闻喜县接壤,南跨中条山与垣曲县相邻,北部自东而西由翼城县、曲沃县、侯马市环绕,总面积996平方千米。

绛县历史悠久,周家庄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最大的人类聚集地。《左传》中关于长寿“绛县老人”的记载,是先秦历史典籍中首次出现“县”这一名称,因此绛县有“天下第一县”之称。

10.垣曲县

垣曲县又称舜乡,是帝舜故里,位于山西省南端,东跨王屋,西踞中条,南界黄河,北接太行,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商周时为亘方,西汉称垣县,宋代始称垣曲并沿用至今。

垣曲县人文资源富集,“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

11.夏县

夏县,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地处山西省西南端、中条山西麓,南接平陆县,北邻闻喜县、垣曲县,西连盐湖区,东隔黄河与河南渑池县相望,总面积1352.6平方千米。

夏县,古称安邑,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因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

12.平陆县

平陆县,隶属山西省运城市,是山西的南大门,总面积1173.5平方公里。

唐初属蒲州,天宝元年(742年)陕郡太守李齐物开黄河三门漕道以利水运,从河中挖出古刃,有篆文“平陆”二字,以为祥瑞,遂改名为称平陆县之始。境内有茅津渡、傅相祠等风景名胜。

13.芮城县

芮城县,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端,黄河中游,总面积1176平方千米。

芮城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文明的重要源头和“古中国”的核心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