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锅锅香”已经开了11年,算是干锅江湖里的佼佼者,大厨叶洪军对干锅研究颇深,他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经验:
“
首先,干锅菜特别讲究口感,因此要充份了解食材本身的质地,以及不同火候下的口感变化。
其次,并不是所有原料都适合用来制作干锅菜,有的原料腥异味较重,还需要事先处理。比如鸭头、鸡爪、鸭掌等禽畜的边角余料,就需要用流动水长时间冲漂,或者加姜片、葱段、料酒等腌渍。
”
叶师傅对于烹制干香派干锅,有很深的体会:
“
第一,主料都需要油炸,因此油温的掌控至关重要,高了,原料容易焦煳;低了,原料会浸油,显得油腻。
第二,制作干香派干锅特别讲究“锅气”,在灶上炒制时不能拖泥带水,需要一气呵成,因此事先预制干锅酱和干锅油特别重要。
第三,为了达到干香油润的效果,制作时不能加汤,但啤酒必不可少,它既能增香去异,又能让主辅料的口感更滋润。
”
菜例:干锅排骨虾
制作:
1、将猪精排斩成小段,冲去血水后纳盆,加入姜片、葱段、蒜泥、蔬菜汁和少许盐,拌匀腌渍待用。
2、将鲜活基围虾从背上剖开,抽去虾线待用。
3、锅里放色拉油烧至五成热,先下排骨段炸至表面金黄且熟透,捞出来沥油,待油温升至七成热时,下基围虾炸熟后捞出来,再下藕条和土豆条炸熟,倒出沥油待用。
4、锅里放干锅油烧热,投入姜片、蒜片、干辣椒节、花椒和葱节炒香后,放干锅酱炒匀,随即倒入炸过的排骨段、基围虾、土豆条、藕条和黄瓜条,烹入啤酒,边翻炒边加盐、味精、鸡精和胡椒粉,炒匀后装入小铁锅,撒入酒鬼花生碎末,放香菜点缀便好。
2
卤香派
卤香派是干锅菜当中的主力军,因为很多主料都需要事先放卤水锅里卤熟,然后再入锅加调辅料炒制。
主料经过卤制主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有味使之出 (除腥去异),二是无味使之入 (增加卤香味),三是制熟,让原料熟透,且达到柔韧或软糯的口感。
表面上看,卤香派干锅制法简单,就是把卤好的主料炒成干锅菜,其实不然。
因为除了具备炉灶基本功,厨师首先要懂得各种香料的特性,善调卤水,并熟悉各种主料的质地口感。卤不同的原料,卤水的配方也不一样,而卤水又有水卤和油卤的区别。
“翅味鲜”是成都一家经营多年的老牌干锅店,所售卖的干锅菜就以卤香风味为主,鹅翅、鸭唇、排骨、鸭掌等主料,都需事先放入川式卤水锅卤熟,然后回锅炸一遍,再加料炒制,这样做能使成菜的色泽更好,味道也更香。
成都“卤爷”的厨政总监夏红亮师傅,对干锅制作也是颇有心得,他更倾向于用油卤菜来制作卤香味干锅。
水卤好的食材,需放入用菜油和香料熬制的卤油里浸一段时间,捞出来后,还要加卤油拌制,最终才得到油卤产品。
正因为多了两道工序,所以油卤菜的味道更厚重、香味更复合、回味更绵长,相对来说,更适合制作干锅。
菜例:干锅排骨
制作:
1、选用猪精排,先片去多余的瘦肉,并逐根分开,投入沸水锅汆一水后,再放入川式卤水锅卤至熟透,捞出来斩成小段,然后投入六成热的油锅里,炸至金黄酥硬,捞出待用。
2、花菜切成小块,也投入热油锅里炸至七八分熟时捞出。
3、锅里放干锅油烧热,投入干辣椒节、花椒炝香,再放干锅酱、洋葱块和青红椒节炒香出味,随后放入炸过的排骨段和花菜块翻炒均匀,起锅前淋适量干锅油,撒熟芝麻点缀便好。
3
糯香派
糯香派是近年来干锅界的一朵奇葩,它跟传统干锅的做法有很大差异,成菜稍带汤汁,主料软入味。
成都“销魂掌”的厨政总监王俊淋师傅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干锅,对制作糯香派干锅深有体会,他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
第一,适合制作糯香派的主料,以鸡脚、鸭掌、鹅掌、猪蹄等富含胶质的原料为佳,粉面的雪豆则为最佳搭档。
第二,主料需要事先煨至软糯,雪豆也要先煮至粉面,针对不同的主料和不同的成菜味型,所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基础味道也有差异。
第三,糯香派干锅菜采用下面放有木炭的烤盘盛装,上桌后能长时间保持温度,而且主料会越煮越软,越煮越有味。
”
经过长期的实践,他还对整个制作流程进行了优化,操作更标准规范,针对不同的主料,他研制出了不同的油料包和酱料包,出品味道更稳定。
糯香派的显著标志是成菜带有一定的汤汁,主料口感软糯,味道变化多端。比如“销魂掌”销售前三强的菜品“糯香鸭掌”,鸭掌软糯、雪豆粉面,酱香味浓,老少皆宜。利用批量生产的糯香油料包和糯香酱料包,制作起来并不复杂。
菜例:糯香鸭掌
制作:
1、把鸭掌投入沸水锅汆一水,捞出来冲洗干净后放进高压锅,加入八角、桂皮、小茴香、姜片、葱节、料酒、盐和清水,上火烧开后压30分钟,揭盖后用流动水冲冷待用 (鸭掌胶质丰富,需趁热冲水,以保持其形状完整,避免彼此粘在一起)。
2、优质雪豆用清水泡涨后,再入高压锅压至粉面 (外皮要基本保持完整)。
3、炒锅上中火,放入糯香干锅油烧热,下二合一糯香酱料炒散出香后,放入鸭掌并掺清水,依次放入雪豆、洋葱块、青红椒块、芹菜节、鸡精、味精、胡椒粉和适量的老抽,烧三五分钟后,加入蒜泥和糯香汁,开大火,收汁亮油时即放入菠萝块,起锅装盘后撒香葱花和熟芝麻点缀便好。
4
干锅酱
制作干锅菜,一般都要预制干锅酱和干锅油,这样既可以提高出菜的效率,也便于味道的稳定。
干锅菜的味型变化多端,有孜然香辣味、泡椒味、酱香味、煳辣荔枝味、麻辣味等等,可以说是无所不有。而每种味道,所用的干锅酱都不同,这里先说说孜然香辣味酱料的制作方法。
一、炒制干锅酱
炒制干锅酱,要根据主料特性、成菜特点、制作数量、食俗习惯、季节等多种因素来确定配方。
原料:
干辣椒节6000克,郫县豆瓣18千克,干大红袍花椒2000克,干青花椒500克,姜片600克,洋葱颗500克,蒜颗300克,葱颗300克,泡子姜1000克,泡辣椒1000克,野山椒1000克,冰糖400克,豆豉2200克,白酒500毫升,熟菜油 (或调合油)40升,化猪油2000克,化鸡油3000克。
香料:
八角500克,肉桂180克,草果160克,山柰100克,丁香75克,豆蔻30克,砂仁95克,白芷65克,陈皮65克,木香95克,肉豆蔻95克,罗汉果60克,甜当归75克,干姜95克,良姜75克,山楂45克,甘草80克,小茴香115克,月桂叶95克,灵草150克。
二、前期加工
1、首先把八角、肉桂分别掰成小块,草果、砂仁、白芷、陈皮、木香、肉豆蔻、甜当归、良姜分别切碎,豆蔻、罗汉果分别拍破,并和其它香料(除灵草)一起装入盛器。
2、灵草剪成长约0.5厘米的节,装入另一盛器中。
3、将装有灵草和其它香料的盛器,分别加入清水,以完全淹没香料为度,香料洗净后沥干,分别加工成粗粉 (比米粒稍微小一点),即成灵草粉和香料粉。
4、锅置炉具上,注入清水,旺火烧沸后下干辣椒节推匀,迅速捞出 (作为底料的辣椒煮久了,辣味会不够),立即用清水冲洗至水色清亮,沥尽水后用绞肉机加工成粗块,即成糍粑辣椒。
5、干花椒冲洗沥干,入绞肉机绞一下,利于麻味溢出,如没有绞肉机,则沥干后保持粒状。
6、然后把泡子姜冲洗沥干,加工成小颗粒;泡辣椒、野山椒冲洗沥干,加工成细块;冰糖敲成蚕豆大小。
三、底料炒制
1、净锅置火上,开中火烧热后关火,放入熟菜油 (或调和油),用旺火或中火加热 (量大用旺火,量小用中火),待油温加热至180~190℃时,慢慢下姜片,以防溢锅,用中火或小火 (量大用中火,量少用小火)翻炸至姜片表面微微收缩时,放入洋葱颗、蒜颗推匀,再放入葱颗推匀,用中火或小火翻炸至锅内原料水份基本干、蒜呈淡黄色时关火,滤去料渣待用。
2、锅内加化猪油、化鸡油,开火加热至160~170℃,待油炼香时,关火 (如果油温加热至160~170℃时还没香味,就要继续加热至香味出来后才关火,再等油温降至160~170℃),舀出适量的油,分别放入盛有郫县豆瓣和糍粑辣椒的盛器中,并分别搅匀。
3、净锅倒油,油的用量以全部淹没花椒、且还有一点油为度。以量大用旺火、量小用中火为参考,油温加热至230~240℃或190~200℃时 (因230~240℃下花椒,麻味浓,但微有涩口;190~200℃下花椒,则麻味稍轻,没涩味),改用微火下入干大红袍花椒和干青花椒,并快速铲匀 (如用勺就推匀),炸至麻香浓郁时,立即下泡子姜粒,炒至泡子姜香气浓郁且不干时,下加工成细块的泡辣椒和野山椒铲匀,用旺火或中火炒至香气浓郁不干时 (如果泡辣椒、野山椒炒至香气浓郁后油温高于120℃,应立即关火,慢慢烹入适量白酒,以便降温;如果野山椒炒至香气浓郁后油温不高于120℃就不关火),马上放入冰糖、糍粑辣椒铲匀,用旺火炒至油面沸腾 (须保持锅内三分之二油脂呈沸腾状)。
4、然后立即改用中小火,炒至辣椒表皮水份基本干、辣椒色泽深且不发黑、辣香味刚出来时,油温若高于120℃就须关火,慢慢烹入适量白酒,以利于油温降至120℃,油温若低于120℃就不关火。
5、接着下郫县豆瓣和豆豉,再用旺火炒至2油面沸腾时,改用中小火炒至豆瓣吐油并下香料粉,用旺火或中火炒至2油面沸腾时,立即改用中小火,炒至豆瓣瓣粒表皮紧皮、微收缩时,下灵草粉炒至香气浓郁,然后烹入白酒一起炒匀,待白酒水份完全蒸发时关火。
6、待炒好的料不产生热气时,放入盛器中,加盖密封,或凉透后入绞肉机绞碎,入盛器中密封。
至此,干锅底料便制成,置放5~6日后方可使用。
四、炼制干锅油
原料:
菜油1升,色拉油10升,豆瓣1500克,豆豉150克,姜粒1000克,蒜粒1500克,洋葱粒1750克,小葱节2500克,辣椒面250克,香料粉125克,孜然粉150克,花椒面100克。
调料:
白酒100毫升,盐100克,味精200克,糖100克,醪糟150克。
制作:
1、香料粉用白酒、醪糟和匀,备用。
2、菜油炼熟,加入色拉油烧热至240℃时,下洋葱粒和小葱节炸黄至微煳时,捞出,再放入姜蒜粒炸黄,捞出备用。
3、下豆瓣炸约10分钟出香,再下豆豉炒至酥香,立即关火。然后下用白酒、醪糟和匀的香料粉搅拌约15分钟,再加辣椒面、花椒面、孜然粉、炸黄的姜蒜粒及盐、味精、糖和匀,静置,用时取油装盛器即可。
制作关键:
1、生菜油须炼成熟菜油后方能使用。
2、应根据干锅原料、成菜特点等多种因素选择干辣椒品种。需辣味浓郁者可选小米椒、新一代辣椒等;需香辣味浓郁者可用朝天椒、子弹头辣椒等,也可几者混用;需青花椒味突出,青花椒的用量可适量加大,干大红袍花椒的用量可适量减少,或只用青花椒。
3、煮干辣椒时清水宜多,且须推匀。
4、炒制干锅底料时只能用铁锅,且铁锅应大,须考虑下了油脂和其它原料后,油面与锅口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若铁锅小,可按比例分批次炒制,避免下原料和油脂沸腾后,油脂溢锅、溅锅。
5、测量油温用红外线测温仪,油温为锅内油脂中心油温,操作环境温度低,制作制品的油温就要高;操作环境温度高,则制作制品的油温要低。
6、炒制时,须用铁铲从锅底、中间、四周不停地均匀铲动,以使原料受热均匀,避免粘锅、煳锅。
7、下泡姜、泡辣椒、野山椒、姜片、洋葱颗、蒜颗、葱颗、豆瓣、辣椒、花椒、香料、白酒等原料入油锅时,应慢慢下,以防溢锅。
8、干锅底料炒制完成后,必须待底料凉透后方可绞成粗块,底料有热气时水分较多,此时绞碎会使底料的水分增多。
9、干锅底料须置放5~6 日再用,方能香气浓郁,味浓不燥。
5
多种口味干锅酱及干锅油
干锅菜在底料和干锅香辣油上最为讲究,每一锅都是经过独特秘方配制,然后经过特殊工艺炒制而成,制作时较为费工费时。而在制作干锅时,事先要把酱料炒好,然后再用于制作干锅菜肴,会比较方便省时。
有着多年烹制经验的干锅店师傅黄光明认为,做干锅菜有两个技术关键:
一是要提前炼干锅油。
这油其实就是炒清油火锅底料时过滤出来的油,而过滤所得到的火锅底料,打碎后还可以作它用 — 既可作调制干锅酱的一种原料,又可用来炒那些先行垫底的素菜。
二是要提前调配好干锅酱。
干锅酱还可分为多种味型,此酱在烹制干锅菜时,多用于猪肥肠、兔肉等腥异味较重的原料。
当干锅油和干锅酱都准备好了,制作干锅菜也就简单了。不过,许多干锅店为了让干锅菜的特点更加突出,特意把主料的荤菜和配料的素菜分开炒制,使得荤料干香滋润的质感和素料脆爽入味的特色更加突出。
另外,在多数干锅菜里加入大虾也是一个亮点,炸过的大虾既容易体现外酥干香的特点,又提升了菜肴的档次。
豉香味干锅酱
下面,黄师傅就先来跟大家分享他的干锅油、干锅酱制作方法:
干锅油
分享人:黄光明
原料:
色拉油2.5升、菜籽油1.25升、姜米80克、蒜米80克、大葱150克、洋葱150克、香料250克。
调料:
红花椒35克、豆豉茸100克、冰糖40克、醪糟40克、黄酒50毫升、辣椒面300克、红油豆瓣250克、火锅豆瓣500克。
制作:
1.净锅加热后倒入菜籽油炼熟,再放色拉油,待油温升至七成热时投进姜米、蒜米、大葱、洋葱炸香,然后捞出炸焦的渣不用。
2.下红油豆瓣、火锅豆瓣炒去生味,炒至油吐红色、辣香味出后,下豆豉茸、冰糖,转用小火炒至底料翻沙、水汽渐干、辣香味浓时,速放入香料(用黄酒、醪糟提前拌匀)、红花椒,用小火炒匀,关火放入辣椒面,待香味溢出、充分融合,关火闷48小时再使用。
干锅酱
分享人:黄光明
原料:
菜籽油2.5升、鸡油500克、牛油250克、干辣椒400克(做糍粑辣椒)、青红花椒125克、香料300克、姜米250克、蒜米250克、大葱250克、洋葱250克。
调料:
红油豆瓣1000克、冰糖45克、黄酒50毫升、香辣酱250克、醪糟50克、豆豉50克、火锅底料500克、香锅料600克
制作:
1.净锅加热后倒入菜籽油,油温升至七成热时放大葱、洋葱炸香,然后捞出炸焦的渣不用,投进姜米、蒜米炸黄同样捞出不用;待油温降至五成热时,放入鸡油、牛油混匀。
2.接着下红油豆瓣炒去生味,再放糍粑辣椒用中火炒至油吐红色、辣香味出后,下豆豉、冰糖,转用小火炒至底料翻沙、水汽渐干、辣香味浓(大约1个半小时)时,速放入香料(用黄酒、醪糟提前拌匀)、青红花椒、香辣酱、火锅底料、香锅料,用小火炒匀,待香味溢出、充分融合,关火闷48小时再使用。
然后,冯师傅也来分享一下他的干锅油、 孜然香辣味干锅酱制作方法:
干锅油
分享人:冯向前
原料:
菜油1升,色拉油10升,豆瓣1500克,豆豉150克,姜粒1000克,蒜粒1500克,洋葱粒1750克,小葱节2500克,辣椒面250克,香料粉125克,孜然粉150克,花椒面100克。
调料:
白酒100毫升,盐100克,味精200克,糖100克,醪糟150克。
制作:
1.香料粉用白酒、醪糟和匀,备用。
2.菜油炼熟,加入色拉油烧热至240℃时,下洋葱粒和小葱节炸黄至微煳时,捞出,再放入姜蒜粒炸黄,捞出备用。
3.下豆瓣炸约10分钟出香,再下豆豉炒至酥香,立即关火。然后下用白酒、醪糟和匀的香料粉搅拌约15分钟,再加辣椒面、花椒面、孜然粉、炸黄的姜蒜粒及盐、味精、糖和匀,静置,用时取油装盛器即可。
制作关键:
1、生菜油须炼成熟菜油后方能使用。
2、应根据干锅原料、成菜特点等多种因素选择干辣椒品种。需辣味浓郁者可选小米椒、新一代辣椒等;需香辣味浓郁者可用朝天椒、子弹头辣椒等,也可几者混用;需青花椒味突出,青花椒的用量可适量加大,干大红袍花椒的用量可适量减少,或只用青花椒。
3、煮干辣椒时清水宜多,且须推匀。
4、炒制干锅底料时只能用铁锅,且铁锅应大,须考虑下了油脂和其它原料后,油面与锅口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若铁锅小,可按比例分批次炒制,避免下原料和油脂沸腾后,油脂溢锅、溅锅。
5、测量油温用红外线测温仪,油温为锅内油脂中心油温,操作环境温度低,制作制品的油温就要高;操作环境温度高,则制作制品的油温要低。
6、炒制时,须用铁铲从锅底、中间、四周不停地均匀铲动,以使原料受热均匀,避免粘锅、煳锅。
7、下泡姜、泡辣椒、野山椒、姜片、洋葱颗、蒜颗、葱颗、豆瓣、辣椒、花椒、香料、白酒等原料入油锅时,应慢慢下,以防溢锅。
8、干锅底料炒制完成后,必须待底料凉透后方可绞成粗块,底料有热气时水分较多,此时绞碎会使底料的水分增多。
9、干锅底料须置放5~6 日再用,方能香气浓郁,味浓不燥。
孜然香辣味干锅酱
分享人:冯向前
原料:
干辣椒节6000克,郫县豆瓣18千克,干大红袍花椒2000克,干青花椒500克,姜片600克,洋葱颗500克,蒜颗300克,葱颗300克,泡子姜1000克,泡辣椒1000克,野山椒1000克,冰糖400克,豆豉2200克,白酒500毫升,熟菜油 (或调合油)40升,化猪油2000克,化鸡油3000克。
香料:
八角500克,肉桂180克,草果160克,山柰100克,丁香75克,豆蔻30克,砂仁95克,白芷65克,陈皮65克,木香95克,肉豆蔻95克,罗汉果60克,甜当归75克,干姜95克,良姜75克,山楂45克,甘草80克,小茴香115克,月桂叶95克,灵草150克。
前期加工:
1.首先把八角、肉桂分别掰成小块,草果、砂仁、白芷、陈皮、木香、肉豆蔻、甜当归、良姜分别切碎,豆蔻、罗汉果分别拍破,并和其它香料(除灵草)一起装入盛器。
2.灵草剪成长约0.5厘米的节,装入另一盛器中。
3.将装有灵草和其它香料的盛器,分别加入清水,以完全淹没香料为度,香料洗净后沥干,分别加工成粗粉 (比米粒稍微小一点),即成灵草粉和香料粉。
4.锅置炉具上,注入清水,旺火烧沸后下干辣椒节推匀,迅速捞出 (作为底料的辣椒煮久了,辣味会不够),立即用清水冲洗至水色清亮,沥尽水后用绞肉机加工成粗块,即成糍粑辣椒。
5.干花椒冲洗沥干,入绞肉机绞一下,利于麻味溢出,如没有绞肉机,则沥干后保持粒状。
6.然后把泡子姜冲洗沥干,加工成小颗粒;泡辣椒、野山椒冲洗沥干,加工成细块;冰糖敲成蚕豆大小。
炒制:
1.净锅置火上,开中火烧热后关火,放入熟菜油 (或调和油),用旺火或中火加热 (量大用旺火,量小用中火),待油温加热至180~190℃时,慢慢下姜片,以防溢锅,用中火或小火 (量大用中火,量少用小火)翻炸至姜片表面微微收缩时,放入洋葱颗、蒜颗推匀,再放入葱颗推匀,用中火或小火翻炸至锅内原料水份基本干、蒜呈淡黄色时关火,滤去料渣待用。
2.锅内加化猪油、化鸡油,开火加热至160~170℃,待油炼香时,关火 (如果油温加热至160~170℃时还没香味,就要继续加热至香味出来后才关火,再等油温降至160~170℃),舀出适量的油,分别放入盛有郫县豆瓣和糍粑辣椒的盛器中,并分别搅匀。
3.净锅倒油,油的用量以全部淹没花椒、且还有一点油为度。以量大用旺火、量小用中火为参考,油温加热至230~240℃或190~200℃时 (因230~240℃下花椒,麻味浓,但微有涩口;190~200℃下花椒,则麻味稍轻,没涩味),改用微火下入干大红袍花椒和干青花椒,并快速铲匀 (如用勺就推匀),炸至麻香浓郁时,立即下泡子姜粒,炒至泡子姜香气浓郁且不干时,下加工成细块的泡辣椒和野山椒铲匀,用旺火或中火炒至香气浓郁不干时 (如果泡辣椒、野山椒炒至香气浓郁后油温高于120℃,应立即关火,慢慢烹入适量白酒,以便降温;如果野山椒炒至香气浓郁后油温不高于120℃就不关火),马上放入冰糖、糍粑辣椒铲匀,用旺火炒至油面沸腾 (须保持锅内三分之二油脂呈沸腾状)。
4.然后立即改用中小火,炒至辣椒表皮水份基本干、辣椒色泽深且不发黑、辣香味刚出来时,油温若高于120℃就须关火,慢慢烹入适量白酒,以利于油温降至120℃,油温若低于120℃就不关火。
5.接着下郫县豆瓣和豆豉,再用旺火炒至2油面沸腾时,改用中小火炒至豆瓣吐油并下香料粉,用旺火或中火炒至2油面沸腾时,立即改用中小火,炒至豆瓣瓣粒表皮紧皮、微收缩时,下灵草粉炒至香气浓郁,然后烹入白酒一起炒匀,待白酒水份完全蒸发时关火。
6.待炒好的料不产生热气时,放入盛器中,加盖密封,或凉透后入绞肉机绞碎,入盛器中密封, 置放5~6日后方可使用。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何师傅的干锅油、干锅酱制作方法:
干锅油
分享人:何虎
制作:
1.取香料(山柰、白豆蔻、陈皮、香叶、肉豆蔻、白芷各100克,干花椒200克,香草40克,八角、良姜、小茴香各150克,草果、甘草各50克,干姜400克,桂皮、丁香各25克)用温水泡10分钟,沥干水。
2.取干辣椒1.5千克用凉水泡10小时,沥干水分后用绞肉机粉碎即成糍粑辣椒。
3.将菜子油12.5千克、色拉油20千克、牛油6千克、炼香的鸡油5千克一起放入不锈钢桶内,烧至90℃时,下入香料及糍粑辣椒,小火炒至辣椒无水分,然后放入打碎的蔬菜料(大葱、圆葱、蒜子、生姜各1千克,胡萝卜1.5千克,香菜500克),小火烧至蔬菜料变成金黄色,最后放入郫县豆瓣酱2千克,小火边加热边搅拌,3分钟后离火,将料渣滤出即可。
干锅酱
分享人:何虎
制作:
锅上火,下入牛油5千克小火熬化,下入绞碎的郫县豆瓣酱5千克,小火炒至豆瓣发酥,再下入熬干锅油的料渣(提前用绞肉机绞碎)5千克,加入盐、味精、白糖各100克,白胡椒粉、五香粉各50克,蚝油200克,小火炒香即成。
在这里,张师傅也来分享他的干锅酱配方及制作方法:
速制经典干锅酱
分享人:张海豹
配方:
A料(八角、小茴香、山柰、白蔻、草果、桂皮、排草、香果各10克,香叶5克)
B料(青花椒、红花椒各40克)
牛油、郫县豆瓣各2千克,鸡油、猪油、精炼油各1千克,水豆豉250克,大葱、老姜各500克,子弹头干辣椒节550克,灵草30克,冰糖、白酒各100克,料酒500克。
原料预处理:
1.豆瓣搅碎、水豆豉剁碎、大葱切成马耳朵形、姜切片。
2.子弹头干辣椒入开水煮15分钟,入绞肉机搅成碎片。
3.A料粉碎成绿豆大小的颗粒后,用200克料酒浸泡3小时。
4.B料用200克料酒浸泡1小时。
5.灵草剪成长0.5厘米长的节,用100克料酒浸泡1小时。
炒制:
1.炒锅置火上,放入精炼油、牛油烧至200℃,关火,放入猪油,待油温稍降,放入大葱、老姜,炸至葱焦黄、呈枯叶状,姜片卷曲,捞出。
2.分次放入糍粑辣椒炒勺,并不断搅动防止粘锅,炒至辣椒皮泛白,油红亮,加入鸡油,放入豆瓣酱炒勺(在锅中呈8字形搅动),防止煳锅,炒至豆瓣水分基本散尽,油清亮,放入A料、水豆豉,炒约10分钟,放入B料及灵草,再炒约10分钟,关火,加入冰糖,搅动融化,加入白酒即可。
发酵:
将上述炒好的料,倒入不锈钢桶,加盖,放在阴凉处,存放4-5天使用,这样香气更加浓郁,麻辣及香料之间的融合效果更好。
最后,陈师傅也为大家介绍一款由火锅底料改良而来的干锅酱:
香辣味干锅酱
分享人:陈小德
原料:
郫县豆瓣酱1千克、桂林辣椒酱1千克、香辣火锅底料5袋、干辣椒末700克、豆豉末500克、剁椒末500克、泡椒末400克、泡姜末200克、葱末100克、姜末80克、红花椒面100克、干青花椒面50克、冰糖碎300克、色拉油2升、化猪油500克、化牛油200克。
制作:
锅入色拉油、化猪油和化牛油,烧至四成热时,先放姜末和葱末炒香,再放桂林辣椒酱、火锅底料、剁椒末、郫县豆瓣酱、泡椒末、泡姜末、豆豉末、红花椒面、干青花椒面和冰糖碎,炒匀即成。
6
干锅菜菜例
小提示:在推这些干锅菜肴时,可以给顾客留下选择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口味,把不同的主辅原料组合在一起,再由厨师去单独烹制成菜。
比如几种不同味道的干锅——泡椒味、豆豉味、香辣味和葱香味,所用到的主料都可以由顾客自行确定,既可以是单一的猪排骨、子鸡、鱿鱼、毛肚、鲜虾、肥肠、鸡爪、兔丁等,也可以自选几种组合在一起,然后将其烹制成几种味道中的任何一种。
平常准备的配料有藕片、香菇、洋葱、黄瓜、芹菜、大头菜、榨菜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觉,像这样事先把酱料炒好,然后再用于制作干锅菜肴比较省时。
干锅鸡腿虾
(孜然香辣味)
原料:
大虾15个,卤小鸡腿6个,青红椒段100克,小土豆300克,有机花菜100克,木耳100克,洋葱100克,拍大蒜50克,姜片20克,芹菜节20克,干辣椒节40克,干花椒10克。
调料:
干锅油100克,干锅酱50克,鸡精12克,味精15克,孜然面5克,八角粉2克,小茴香2克。
制作:
1、大虾开背去虾须、虾线,用高油温炸黄捞出;小土豆加适量盐煮熟去皮,用蛋糊拌均裹上面包糠炸黄待用 (生粉:吉士粉 = 3:2)。
2、净锅上火入干锅油,烧至120℃左右下干辣椒、干花椒、大蒜、姜片炒至辣椒变色出香,然后倒入大虾、卤鸡腿、小土豆条、木耳、干锅酱、干锅调料、芹菜节、青红辣椒段,中火炒制香即可出锅装入盘,撒芝麻即可。
干锅黄腊丁
(藤椒味)
原料:
小黄腊丁400克、青红椒圈100克、土豆条300克、藕条150克、拍大蒜50克、姜片20克、鲜藤椒50克。
调料:
干锅油150毫升、干锅酱10克、盐2克、鸡精12克、味精15克、白糖2克、藤椒油5毫升、干粉、炸粉、色拉油各适量。
制作:
1.黄腊丁治净改花刀,用调料、藤椒油码味30分钟,裹匀干粉后炸酥脆捞出;土豆条、藕条汆水后用炸粉裹匀,炸酥脆捞出。
2.净锅入干锅油,放入鲜藤椒、姜片、拍大蒜炒香出色,放入炸好的黄腊丁、土豆条、藕条、青红椒圈、干锅酱炒香,大火快速翻匀,调入盐、鸡精、味精和白糖,淋入藤椒油起锅装盘。
干锅笋子牛腩
(香辣咖喱味)
原料:
熟雪豆150克、黄竹笋200克、牛腩450克、干辣椒丝50克、葱白丝40克、炸粉60克(生粉和吉士粉比例为1∶1)、 鸡蛋2个、拍大蒜50克、姜片20克。
调料:
特制酱料、高汤、猪油、色拉油各适量。
制作:
1.黄竹笋水发好后放入盛有高汤的锅内,加猪油并调味。待煨熟入味后捞出,改刀成雪豆大小的颗粒;牛腩油卤至熟,切成雪豆大小颗粒;干辣椒丝用油烫香待用。
2.熟雪豆、黄笋丁、牛腩丁放入蛋液,再裹匀炸粉,入中油温锅炸至酥脆捞出沥油待用。
3.净锅入特制酱料炒香,放入拍大蒜和姜片,再放入三丁炒匀装盘,放上葱白丝,再放上干辣椒丝即可。
特制酱料:
红油120克、干锅酱20克、香辣酥1勺、鸡精2克、味精2克、孜然3克、咖喱粉8克、白芝麻25克炒制而成。
干锅鱿鱼鸭翅
(香辣味)
原料:
鱿鱼花250克、卤鸭翅6个、年糕条150克、四季豆100克、土豆条100克、干辣椒40克、干花椒10克、姜片20克、拍大蒜50克、熟芝麻5克、花生10克。
调料:
干锅油150毫升、干锅酱45克、鸡精12克、味精15克、白糖2克、炸粉、色拉油各适量。
制作:
1.年糕条、四季豆过油炸透捞出沥油;土豆条汆水后用炸粉裹匀炸酥脆捞出;鱿鱼花过油至断生,均待用。
2.净锅入干锅油,放入干辣椒、干花椒、拍大蒜、姜片炒至辣椒变色出香,放入鱿鱼花、卤鸡翅、土豆条、四季豆、年糕条、干锅酱炒香,改大火快速翻匀,调入鸡精、味精和白糖,起锅装盘,撒熟芝麻、花生即可。
干锅肥肠猪蹄
(香辣五香味)
原料:
卤肥肠块200克、卤猪蹄1.5根、腐竹200克、罗汉笋条100克、芹菜段100 克、香菇100克、干辣椒40克、干花椒10克、姜片20克、拍大蒜50克、熟芝麻少许。
调料:
干锅酱50克、干锅油150毫升、鸡精12克、味精15克、白糖2克、十三香5克、八角粉2克、小茴香2克、色拉油各适量。
制作:
1.把卤猪蹄、卤肥肠块放高油温锅中炸黄捞出;腐竹用冷水发好,煨入味后,斜刀改成块,过油炸酥脆;罗汉笋条、香菇过油炸熟。
2.净锅入干锅油,上火烧至120℃左右下干辣椒、干花椒、拍大蒜、姜片炒至辣椒变色出香,然后倒入炸好的卤肥肠块、卤猪蹄块、炸腐竹块、炸罗汉笋条、炸香菇、干锅酱、芹菜段,调入鸡精、味精、白糖、十三香、八角粉、小茴香,中火炒香出锅装盘后,撒熟芝麻即可。
干锅玉兔
(香辣荔枝味)
原料:
兔块450克、茄块400克、大葱节50克、拍大蒜50克、姜片20克、熟芝麻少许。
调料:
干锅油150毫升、干锅酱30克、干辣椒节50克、干花椒10克、脆炸粉50克、色拉油2000毫升、荔枝味汁适量。
制作:
1.兔块码味后用油炸至酥脆;茄块裹匀脆炸粉,入油锅炸酥脆。
2.净锅入干锅油,放干辣椒节、干花椒、姜片、拍大蒜炒香出色,再放入茄块、兔块、干锅酱炒香,淋入荔枝味汁后大火快速翻匀,加入大葱节起锅装盘,撒上熟芝麻即可。
荔枝味汁:
鸡精10克、香醋45毫升、白糖35克、盐3克、胡椒粉2 克、白芝麻5克、湿芡粉10克调制而成。
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觉得我们“ 好看”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